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文明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弃社会责任、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对《道德经》的解读应该慎重,他并不完全代表道家思想,而是对沉淀上万年中华民族先辈的认识进行了归纳,要真正读懂《道德经》必须要有朴实的心态,《道德经》所写的是万物产生的规律,含河图,洛书的解读,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心态以及人意识的产生,物质的辩证关系,包括东周一些社会现状,初读《道德经》的人易产生消极思维,最好在有人正确引导下读。
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道家以道为核心,主张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发展出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老子提出道是宇宙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为被道家认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的行为。无为的态度既可用于政治,也可以用于修身。道家各派在坚持无为思想的前提下,通常赋予了无为更丰富的内涵。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既包括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更强调人的精神世界的解放。道家理论的集大成者是老子,其所著的《道德经》提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理论体系。庄子是老子道家理论的完成者和发扬光大者。庄子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心灵不被外物所羁绊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
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儒家思想一道推动了中国的法律制度、传统军事思想、传统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中医养生学等。道家思想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其所崇尚的自然无为、去伪存真、知足不争等理念,对倍感现代文明社会压力的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道家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思想学派,与儒家一并被称为我国古代思想学派的两翼。千百年来,儒道两家的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都有着各自的追随者,那么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是相互依存还是抵触呢?一起来了解。
你可能喜欢》》佛教礼仪:合十问讯
儒、道两家思想,一个刚健有为,一个柔顺因循;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这是他们达到相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
从历史渊源来看,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度逐渐解体,我国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一部分奴隶主贵族逐渐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成为贫民或者奴隶。其中一部分人结草为庐,结伴而耕,避世隐居。这些人对弱肉强食、离乱痛苦的现实社会,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一样,他们痛斥天下无道,但却走着两条不同的道路。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
而道家则是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
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所涌现出来的大批隐者的现实生活,以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隐者生活的亲身体验,正是道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而孔子和孟子则远离隐者的生活体验,因而,他们的思想历程必定不同于老子和庄子。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哲学观共同奠定了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从他们的基本思想来看,儒道两家是两种对立的两大思想体系,其实在具体表象对立的背后,儒道两家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正是这一共同点,它们才能最终决定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上一篇: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老虎是哪一种
下一篇:支付宝交违章罚款怎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