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数学是科学的女王,而数论是数学的女王。
数学是科学之王。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数学是科学之王。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着,其中,科学便是一大助力。科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存在,它会以证据为前提,让人类得知一些神奇的认知。“科学家”这个词,令我们敬佩又膜拜!人类知识的进化,时代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辛劳科研。接下来民族文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为社会做了巨大贡献的世界十大科学家,一起来看看!
莱昂哈德·欧拉,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欧拉于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
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
欧拉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瑞士自然科学基金会组织编写《欧拉全集》,计划出84卷,每卷都是4开本(一张报纸大小)。如果按每本300页计算,欧拉从18岁开始每天得写1张半纸。然而这些只是遗存的作品,欧拉的手稿在1771年彼得堡大火中还丢失了一部分。欧拉曾说他的遗稿大概够彼得堡科学院用20年。但实际上在他去世后的第80年,彼得堡科学院院报还在发表他的论着。
“天才在于勤奋,欧拉就是这条真理的化身。”曾有专家表示,“很多科学家都很勤奋,而欧拉最为典型。他失明后的十多年都是在完全看不见的情况下作研究。欧拉心算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口述让别人记录。有一次欧拉的两个学生算无穷级数求和,算到第17项时两人在小数点后第50位数字上发生争执,欧拉这时进行心算,迅速给出了正确答案。”
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
2007年,为庆祝欧拉诞辰300周年,瑞士政府、中国科学院及中国有关部于2007年4月23日下午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举办纪念活动,回顾欧拉的生平、工作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欧拉是史上发表论文数第二多的数学家,全集共计75卷;他的纪录一直到了20世纪才被保罗·埃尔德什打破。后者发表的论文达1525篇,著作有32部。
据说,欧拉是因为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导致双眼先后失明。但在人生最后7年(1765年至1771年),欧拉的双目完全失明,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产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欧拉在他的时代,产量之多,无人能及。欧拉实际上支配了18世纪至今的数学;对于当时新数学分支微积分,他推导出了很多结果。很多数学的分枝,也是由欧拉所创或因而有了极大的进展。
1、陈省身,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师从法国著名数学家嘉当(E.Cartan),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早在40年代,陈省身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高斯-博内-陈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概念和工具,已远远超过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他是华人数学家中成就最高的。
2、陈景润,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的研究,因为证明“1+2”而家喻户晓,这是“1+1”问题迄今最好的结果。
3、华罗庚,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4、苏步青,苏步青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微分几何。苏步青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属于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方向的。此外,他还致力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的研究。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
5、吴文俊,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扑学、数学史和数学机械化。
6、丘成桐,主要从事几何方向的研究,曾师从陈省身。丘成桐是公认的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深刻变革并极大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和物理领域。著名几何学家田刚就是他的学生。